2018年2月份钢材市场回顾及展望 |
日期: 2018-03-09 来源: 上海顺朝集团网 浏览:[ 597 ] [关闭] [打印] |
----预计:钢价3月份宽幅震荡,警惕二季度风险 第一部分 近期市场特点 1.库存:预计在3月中旬达到峰值,创历史新高
春节后三周螺纹钢社会库存共增加490万吨至1008万吨,目前的总量已经仅次于2014年的1034万,处于历史第三高位。预计3月中旬库存见顶,峰值可能超过1100万吨(2013年峰值)创历史新高。如果库存在峰值4月初见顶,未来的库存压力会更加巨大。目前观察,这种概率不大。 库存在未来的三个月是快速下降期。 2.产量:冬季限产进入尾声,产量进入增长周期
2017年是我国首次在北方“2+26”城市实施采暖季限产政策的首年。这个减产政策将在3月15日执行完毕。2017年12月份的粗钢日均产量只有216万吨,和2016年的最低值持平。预计日均产量将会回升到240万吨的概率较大。 主因有两点:1.钢厂的利润仍然丰厚,增产动力强劲。据mysteel计算,螺纹钢吨钢利润在900元左右。今年钢厂的成本有明显增加,主要是环保设备和煤改气的成本。2.钢厂的生产原料储备充足。在采暖季中本该减产的焦化产品,因为天然气短期临时复产。钢厂和焦化的库存处于高位。进口矿石的集港量已经增加到了1.6亿吨,矿石资源丰富,且品位齐全。 3.出口:继续维持低迷,增长空间有限
2018年1月中国出口钢材465万吨,与2017年1月相比下降36.6%。1月中国钢材出口金额4256.6百万美元,同比下降6.3%。 未来中国钢材出口的增长空间有限,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三个。1.人民币保持坚挺的趋势还将维持,出口的货币环境依然保持压力。2.国际商贸保护政策抬头。3.国际钢厂近两年都在增产。 3.矿石:进口集港量增速和粗钢产量增速背离,集港量持续创新高
中国2017年粗钢产量较2016年增加了4.7%。铁矿石的集港量却在近三年大幅增加,2016年平均集港量1.01亿吨,2017年1.35亿吨,2018年前两个月已经飙升至1.53亿吨。一季度后国际运输将恢复通畅。目前进口矿石指数为78美金,国际大矿山的现金开采成本不到20美金,澳洲到中国的运费长期处于8美元以下。国际矿山的利润非常丰厚,也侧面印证了他们增产计划的真实性。
第二部分 总结 2月份的钢价受到春节影响,钢材市场有价无市,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的春节较晚,节后工地恢复施工也会早于往年。但库存和产量的忧虑一直存在。我们预计三月份的钢价宽幅震荡,二季度的价格风险较大。主要理由归纳为以下几点: 短期盘整的的主要支撑力: 1. 库存的上升周期还未结束。库存上升会提振需求,消耗资源流动性。对价格有支撑作用。但库存三月份处于周期上下的转换节点。 2. 在实际需求还未释放前,囤货商不会放弃对涨价的预期。目前市场上的库存成本高低不一,大部分处于盈亏边际。囤货的时间还处于计划中,高资金成本的压力未体现。 3. 采暖季后的环保政策存在一定的变数。今年政府的“蓝天保卫战”还在继续,长三角地区有可能成为“第二战区”。 4. 从年前的工地了解,各地的工程施工量依然巨大。且雄安新区的建设在今年也会实质性的推进。
二季度的价格风险主要点: 1. 钢厂产量下降空间有限,叠加库存下降周期。市场需要更大的流动性作为支撑。板卷的库存虽少,但新增产线最多。 2. 钢材行业经过两年的供给侧改革和暴利诱惑,2018年和2019年是新增产能投产的高峰期。 3. 今年的国内外的资金成本都处于上升趋势。对大宗商品价格向下的压力。 4. 人民币的坚挺和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了中国钢材出口的增长空间。 5. 金融去杠杆和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继续被关注。 |